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科普

喂食易呛咳,中风患者该如何做好安全进食

2023-03-28    来源:

正常经口进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有一部分中风患者不能自主进食需要协助喂食,且容易造成呛咳误吸甚至死亡。如何指导照顾者正确喂食保证患者安全对患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1250491886186400.jpg

怎样指导喂食呢?协助喂食分为三个阶段:

1、进食前:

⑴环境准备: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停止其他护理活动,减少分散患者注意力的影响因素。

⑵患者准备:询问患者是否需要大小便、是否需要佩戴义齿。

⑶食物准备:

①根据食物的性状,一般将食物分为五类,即稀流质、浓流质、糊状、半固体如软饭、固体如饼干、坚果等。

②选择患者最佳的食物黏稠度,进食顺序:先糜烂的食物或糊→剁碎的食物或浓液→正常的食物和水,酸性或脂肪的食物容易引起肺炎,清水不易引起肺炎。

③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食物的形态。容易吞咽的特点是密度均匀、黏性适当、不易松散、通过咽和食管时易变形且很少在黏膜上残留。

⑷体位摆放: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适宜的体位,能坐起来的患者尽量取坐位进食。

①坐位: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上身前倾、双足完全着地,是最理想的进食姿势,既能保持姿势稳定,也不会有误吸的危险;此外因偏瘫导致难以控制平衡者可选择有扶手的椅子。

1251224995192013.jpg

②半坐位;一般至少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用软枕支撑住肩部。临床实践中,有气垫床者可摇高床头至45°,无气垫床者可摇高床头至60°,这种体位有利于食团下降,从而减少误吸的发生。颈部前屈是预防误咽的一种方法。仰卧时颈部易呈后屈位,使与吞咽活动有关的颈椎前部肌肉紧张、喉头上举困难,从而容易发生误吸。确认能安全吞咽后,可抬高角度。

1252203376791723.jpg

2、进食中:

⑴位置的选择:若为偏瘫者,照顾者应在患者健侧取坐位,照顾者的视线与患者的视线呈平行,尽量不要取站位。

⑵食物的温度:照顾者取少许食物在掌侧腕部皮肤测试食物温热程度,太热防止烫伤,太凉造成胃部不适。

⑶汤匙的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汤匙,容量约5-10ml的匙子为宜,食物量以汤匙的1/3为宜,勺子与嘴唇呈水平状态,将食物放置于患者口腔对食物感觉最敏感位置,如健侧舌后部或健侧颊部,以利于食物吞咽,也适用于面舌肌肉力量较弱者;看到患者完全咽下后,指导患者空吞咽或者交替吞咽。

⑷食不言:在患者进食中,照顾者尽量不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防止噎食和误吸。

⑸一旦发生噎食,立即采取二部曲:一抠,抠出口咽部食物,疏通呼吸道;二急救,腹部冲击法,应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包括成人站立位和仰卧位腹部冲击法;有条件者可床旁备简易负压吸引器。

1253142612064099.jpg

1253401431837469.jpg

3、进食后:

⑴检查:患者口腔内是否有残余食物,并立即予以清除,避免残留食物脱落,吸入呼吸道。进食后保持半卧位或坐位30分钟以上,避免频繁活动,以保证食物完全进入胃内,防止发生食物反流;在此期间不宜翻身拍背。

⑵清洁:口腔的清洁对吞咽障碍患者非常重要,进食前后口腔与咽部的清洁对于吞咽障碍患者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掌握防噎食吞咽技巧,喂食时需增加三个动作:

01 空吞咽与交互吞咽

进食前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完成食物吞咽后再次进行空吞咽动作,使食物完全咽下。

02 侧方吞咽

每次进餐让患者向左右侧方转头,同时进行吞咽动作,每餐进行侧方吞咽各3次。

03 点头样吞咽

每次进餐后通过颈部的后仰和前屈,并在前屈的同时完成吞咽动作,各进行2次,以便清理咽部残留食物。

脑卒中后机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在发病后3~6个月。所以重视早期吞咽.摄食管理可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推荐意见,建议所有急性卒中患者经口进食、进水前均应完成吞咽功能筛查来鉴别是否存在误吸,早期筛查误吸可减少肺炎等不利于健康的事件,可减低卒中后死亡率或复合终点事件。通过识别易发生吞咽困难的高危人群,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吞咽-摄食管理以及康复护理更有指导意义,也能进一步降低吸入性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简介

1254269160999200.jpg

陈霞,周口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责任编辑:李鹤

人民路院区: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人民路东段26号
文昌路院区:河南省周口市文昌路与峨嵋山路交叉口
患者咨询:0394-96669       门诊热线:0394-8269105
急诊中心:0394-8269120      
新生儿接诊电话:0394-8520878

周口市中心医院 2008-2024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34956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