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事:发现宝宝的体温过高,手忙脚乱的收拾好东西带着孩子奔向医院。结果医生一阵检查过后,孩子体温不到38.5°C建议多喝水回家观察。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孩子发烧了,到底要怎样应对。
一、第一步:冷静判断,科学测量体温
1.确认是否真的发烧
-正常体温范围(不同测量方式):
- 腋温:36°C-37.5°C
- 耳温/额温:36°C-37.8°C
- 肛温(最准):36.5°C-38°C
-发烧标准:腋温≥37.5°C,肛温≥38°C。
2.正确测量方法
-优先选择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避免水银体温计(易碎危险)。
-测量前确保孩子安静休息15分钟,避免运动、进食或哭闹后测温。
二、居家护理:关键三步,安全退热
1. 物理降温:别急着吃药!
-正确做法:
- 减少衣物:穿轻薄透气的衣物,避免捂汗。
- 温水擦浴:用32°C-34°C温水擦拭颈部、腋窝、大腿根等大血管处(忌用酒精或冰水)。
- 退热贴:可贴额头辅助降温,但效果有限。
-错误做法:
❌ 捂汗退烧(可能引发高热惊厥)
❌ 酒精擦身(可能中毒或刺激皮肤)
2. 补液防脱水:比退烧更重要!
-少量多次喂水、母乳、稀释果汁或口服补液盐(尤其是伴随呕吐、腹泻时)。
-警惕脱水信号:尿量减少、嘴唇干裂、哭时无泪。
3. 观察精神状态:比体温更重要!
-如果孩子能吃能玩、反应正常,可暂居家观察。
-若精神萎靡、持续哭闹、嗜睡,即使体温不高也需就医。
---
三、退烧药使用:安全用药指南
1.何时需要用药?
-腋温≥38.5°C,或孩子因发热明显不适(如头痛、烦躁)。
- 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必须就医,不可自行用药!
2.选什么药?
-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3个月以上可用,间隔4-6小时,每天≤5次。
-布洛芬(如美林):6个月以上可用,间隔6-8小时,每天≤4次。
-禁忌:蚕豆病(G6PD缺乏症)慎用对乙酰氨基酚,脱水时禁用布洛芬。
3.用药注意事项:
-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参考说明书或医生指导)。
-不要交替使用两种退烧药(除非医生特别建议)。
-退烧药治标不治本!若反复发热,需排查病因。
---
四、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1.年龄相关紧急情况:
-<3个月婴儿:任何发热(肛温≥38°C)。
- 3-6个月婴儿:体温≥39°C。
2.伴随危险信号:
-高热惊厥(抽搐、翻白眼、四肢僵硬)。
-呼吸急促、费力,嘴唇发紫。
-剧烈头痛、呕吐(尤其喷射状呕吐)。
-皮疹不退或迅速扩散(警惕川崎病、脑膜炎)。
-持续哭闹、无法安抚,或嗜睡叫不醒。
3.发热时间过长:
-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反复升高无缓解趋势。
---
五、家长常见误区,千万别踩坑!
1.误区1:发烧会烧坏脑子
-真相:普通发热不会损伤大脑!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本身可能引发后遗症,需及时治疗。
2.误区2:输液退烧更快
-真相:多数情况口服退烧药即可,输液仅用于严重脱水或无法进食的情况。
3.误区3:抗生素能退烧
-真相: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滥用可能加重病情。
---
六、预防发热:日常防护小贴士
1.按时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
2.养成卫生习惯:勤洗手、少去人群密集处。
3.均衡饮食、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
4.避免过度穿衣或环境过热(预防“捂热综合征”)。
---
总结:科学应对,不慌不乱**
发烧是孩子免疫系统战斗的信号,家长无需过度恐慌,但需做到:
✅ **冷静观察**:体温+精神状态双评估。
✅ **科学护理**:补液、物理降温优先。
✅ **合理用药**:不滥用、不超量。
✅ **及时就医**:危险信号不拖延!
**记住**:退烧不是终极目标,找到病因才是关键!
(儿科医生 周祥)
人民路院区: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人民路东段26号
文昌路院区:河南省周口市文昌路与峨嵋山路交叉口
患者咨询:0394-96669 门诊热线:0394-8269105
急诊中心:0394-8269120
新生儿接诊电话:0394-8520878